[香蜜沉沉燼如霜]金風玉露 — 第 11 章

作者有話要說: 今天請假,趕上變天身體沒好。明天雙更,不好意思!

七夕燈會,街巷張燈結彩。金陵城中紮了一座彩樓,供女子參賽,比拼花果巧果。

此等盛事,由城中商賈合力舉辦,雖說不限參與者,但能有名次者,幾乎都是豪商官宦的女兒。她們甚少出門,在家中辦乞巧會,參賽的巧果花果,當天制好。由嬷嬷婢女送來。

土地婆說:“各家小姐,都在等信兒,所以戊時三刻前,必出結果。至少亥時,報信人要跑到各家府上。上仙若是感興趣,要不要參與評審?或是報個名?”

邝露欣賞了下,搖頭:“不必。七夕盛會,就是玩這個?”

“當然不止于此。”

土地婆說:“那是大家小姐的玩法。燈節,最重要的還是賞燈,河燈、天燈,各有款式。您可以買個喜歡的,執着游街。若是懶得提,可以去李園,什麽蓮花燈、兔子燈、桃燈等等都有。那是一位李姓富商懷念亡妻所建,每年七夕開放,專供民間青年男女游樂。”

并沒有特別感興趣,但有個目的,總比瞎逛好。

“我便去那看看吧。”

邝露手掖袖,說:“這些日子勞煩你了,七夕佳節,理應你們夫妻共度。李園在何處?告訴我地方,不必陪我。”

“這怎麽行。”土地婆意動,土地公想了想,拒絕。

土地婆瞪他一眼,把他瞪退縮了,揚起笑堅定道:“對啊,這怎麽行!我家老頭兒那張臉,我早看膩了,多看幾眼,少看幾眼,沒什麽差別。去李園的那條路,您從前沒走過,我還是把您帶到園子門口。”

她面色堅持,邝露說:“好。”

土地婆一面引路,一面與邝露介紹民俗。邝露随口誇贊,土地公與有榮焉,紅光滿面,又不好表現得太過明顯,肥肚稍腆。

路過一道牌坊,方潤玉瞥見他們,邝露袅袅而行,身側跟着兩個生面孔。

他與“況露”相交,也就見過她手下繡娘,那一男一女兩個老者,還是第一次看見。難道是她爹娘?不是,爹娘豈會對女兒如此恭敬,背都彎成蝦狀。

且看他們腳步輕快,身姿靈活,或許武功高強。

她身上果然有不可告人的隐秘。

方潤玉出門,不可能僅帶一個随侍,後頭還有兩個武功不錯的護衛。

他跟上去,看着邝露在李園門口與倆老者分別。

她要去李園?

把随侍留在門口,方潤玉派一個護衛跟老者,拂動袍袖,叫另一個随他進園。

李家的家丁們站在門口,耷拉着眼睛磨墨遞筆。

李園既為給民間青年男女牽線所在,自然要登記姓名。

簽完姓名,男女分兩扇門入,男領面具,女領團扇。面具內刻數字,團扇則有號碼墜子。

有意者互露真容,交換號碼。待天明,若有一方找李家詢問情況,另一方知悉首肯後,便能互通姓名門戶。

邝露改稱“況露”,但說得多,寫得少,繡坊的賬目,一直是土地婆在管。她下意識簽了真名,聽完李家家丁介紹,心覺無妨,捏了柄圓形的入內。

方潤玉憑借身份,從女眷門入,未嘗不可。然男子走此門,過于顯眼,恐打草驚蛇。

他記下邝露衣着扇形,讓護衛從牆頭潛入,自己則走另一扇門,免得跟丢。

回廊曲折,庭院幽深,千姿百态的燈盞于水中、樹間和檐下璀璨生輝。

青年男女絡繹不絕,往中庭彙集。

方潤玉随人潮推動,不久看見護衛。

這是個人字形岔路口,他和護衛各在一條岔道上,邝露已行至交彙點。

方潤玉加快腳步,礙于人群,幾次側身。

再轉眼,圓形團扇春筍一樣冒出來,視野內就有五六把。

畢竟扇形只有幾款,不同在于繡樣。

方潤玉一壁走,一壁尋邝露。不經意與一女子擦肩,他似有所感,偏頭看。

那女子淡色裙裳,扇面繡蘭。她在賞樹上燈,眼望過去,素手松松舉着,團扇輕遮側臉。

頭發掠在後面,耳朵露出來,線條彎曲恰到好處。

一顆珠子,小巧瑩白,垂在耳下輕顫。

仿佛在哪見過似的。

鬼使神差,他伸出手,手背抵住扇柄,輕而易舉推開。

女子察覺,不由看過來。目光盈盈,映着燈火,像一滴露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